Wacaco Picopresso手壓濃縮咖啡機評測,可做出相當水準濃縮咖啡的可攜式咖啡設備

隨著全球性的咖啡熱潮,許多咖啡愛好者除了喜歡在外喝咖啡,也會想要在自家或外出的時候隨時都能有一杯好咖啡,於是許多咖啡設備因應而生,其中原本結構門檻較高的濃縮咖啡,也在許多廠商的巧思下能夠簡化成方便攜帶的隨身濃縮咖啡機,其中Wacaco算是相當早就投入可攜式濃縮咖啡機的品牌,此次則是向代理商思維寶藍借得2021年推出的Picopresso,也是Wacaco尺寸最小的隨身濃縮咖啡機。

側壓式攜帶濃縮咖啡機的代表品牌

▲盒裝的主視覺,強調比前兩款產品更小的機身

濃縮咖啡機的原理是利用壓力對咖啡粉施壓,藉此萃取出咖啡液體,目前市面上免插電的濃縮咖啡設備大致上包括多次施壓與持續施壓兩種類型,不過持續施壓型的濃縮咖啡設備考慮到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比較為人熟知的代表包括須以雙手操作、海鷗翼雙臂結構的英國ROK Espresso,以及採用單根槓桿的Flair,但這類的免插電濃縮咖啡設備多有一定的體積,僅適合在定點使用。

▲盒裝設計包括主體與收納包

而多次施壓的濃縮咖啡設備就又更五花八門,撇開尺寸較大的Nomad Espresso,較容易攜帶的機型多是透過頂部的壓力桿進行上下反覆的施壓產生壓力,較為代表性的包括1Zespresso的Y3與Staresso的Mirage,唯獨Wacaco是使用較特殊的側壓設計,無論下壓與側壓的目的都是在腔室產生壓力,差別就僅在於按壓的方向不同,不過相較之下側壓的設計勢必較下壓來的複雜一些。

面向進階咖啡愛好者的機型

▲和裝配件除了主機還有填粉與佈粉工具

而此次評測的Picopresso則是繼Minipresso(筆者印象第一次看到是在出差搭乘飛機的機上購物雜誌上)、Nanopresso後的第三款產品,就如同其名稱「Pico」,完整收納僅10公分左右的高度,幾乎只有Nanopresso的2/3高,約莫一罐350ml鋁罐飲料的尺寸,加上僅需側壓即可運作的特色,使Picopresso成為Wacaco目前最容易攜帶的一款隨身濃縮咖啡機;只不過Picopresso反而在操作的概念比起Minipresso、Nanopresso有更高的要求。

▲底部可以利用橡膠將液體導流集中自中央,可避免下方容器開口較小的噴灑問題

▲不過若要觀察狀態,當然還是維持無底狀態最好(而且也省去清潔矽膠的麻煩)

▲原廠搭配的是18克左右的雙份粉杯,不過比較熱血的玩家多半會換成較高階的51mm粉杯

筆者剛從廠商取得產品時,曾想說產品已經問世一陣子應該有不少值得參考的操作,結果筆者隨便找到的卻是一篇不太正確的文字介紹,表示Picopresso並不需要達到義式咖啡沖煮所需的咖啡粉粗細,導致筆者一開始操作就碰壁失敗;但其實對咖啡設備稍有認識的玩家,光是看到Picopresso的結構與配件應該就要心裡有底,因為Picopresso不僅搭配可容納18克的51mm 雙份粉杯,而且還是採用布粉門檻較高的無底設計。

如果對咖啡器材比較沒有概念,大概看到粉杯、無底的敘述會覺得一頭霧水,若要簡單的敘述,相較另外兩款較早推出的產品,Picopresso的設計更為硬派,而Minipresso與Nanopresso則透過非一般濃縮咖啡機粉杯、帶有能夠輕鬆增加壓力的放置咖啡粉的結構,使製作「看起來」像是濃縮咖啡的門檻降低;相較之下前兩款的產品的目的在於輕鬆隨身獲得一杯濃縮咖啡,而Picopresso則是進一步追求趨近專業濃縮咖啡的品質。

可將一套完整配件全部收在機身內

▲考慮到要收納到機身粉針只有一根

▲粉槌看起來還算有模有樣

▲豆匙可以選轉收納,但一般來說應該不會使用這支豆匙就是

 

▲可以把所有的配件全部收到機身攜帶外出,上層可以收進粉槌、接粉環、刷子與佈粉針

從Picopresso的盒裝配件,不難發現Picopresso的野心極大,除了Picopresso本體採用51mm的粉杯與無底設計以外,還有包括接粉環、填粉槌、整粉針等等,雖然如填粉槌、整粉針因為要能夠收納進Picopresso多少有點妥協,但也是變相告訴使用者請不要用隨便的心態看待Picopresso,要好好的發揮Picopresso的能力,還是需要一些使用正統濃縮咖啡設備的程序的,而且說明書裡面也直接提示請至少準備一把不錯的手搖磨豆機。

▲接粉環剛好會卡在上層高度,放入粉槌後恰好可以璇上上蓋

▲下層粉杯裡面可以放進豆匙

Picopresso的結構包括帶有按壓的水倉主體,可避免水倉的水灑出、帶有橡膠的上蓋,底部用於固定粉杯的金屬環,51mm粉杯、與分水片整合的矽膠蓋等,另外壓粉槌、佈粉針、接粉環、小刷子等可以收在上蓋底下,還有一個應該不太會用到的折疊式小量匙可藏在粉杯裡面,搭配隨附的隨行包就可用最緊湊的體積帶出門,只不過剛使用完畢仍記得要把水分擦乾淨再開始收納,否則對毛刷、粉針都可能有不好的影響。

須依循義式咖啡的整粉與預熱才能獲得好咖啡

▲記得使用前先鬆開按鈕

▲主要靠按壓按鈕產生壓力

在正式使用Picopresso前,最好也要有心理準備需要投資一台比較優質的手搖磨豆機,以筆者的1Zpresso K Ultra為基準,評估咖啡豆的焙度後使用18.5克的咖啡粉,其官方預設的濃縮刻度約落在3.5格至4.5格之間,雖然磨到4.5格仍可產生液體,不過以筆者平常慣用、已換上壓力表套件的ROK Espresso GC的液體狀況作為對照組,初步判斷需要至3.5格才會達到ROK約恆定於7-8Bar左右的結果,故一台具備商業用濃縮咖啡機的粗細的磨豆機是絕對必要的。

▲若粉不夠細產生的壓力也不足,不過若沒有購買壓力表配件就只能靠經驗了

▲記得要使用粉針打散結塊,佈粉不確實是壓不出好咖啡的

同時,在使用Picopresso前,除了填粉需要使用粉針將咖啡粉的結塊盡可能打散、鋪平後再填壓等正是濃縮咖啡機的前置作業外,填粉前也強烈建議需為水倉進行預熱,筆者建議至少完成一次將熱水放滿後擠出機構,可以的話進行兩次會更理想。雖然理論上相較金屬腔體,Picopresso的樹脂比較不受溫度影響,不過畢竟濃縮咖啡是以一定水溫沖煮,未進行預熱直接將熱水倒入水倉後沖煮溫度勢必低於理想值。

▲接粉環剛好可以讓粉槌以適當的高度壓粉

▲官方說明表示要先按8下左右,等10秒再連續按到液體流出後調整按壓節奏

官方手冊是建議填粉結束後先快速按壓約八次按鈕進行預加壓約10秒再開始操作,筆者參考一些開箱介紹,應該可以按壓到約10下左右,如果按到10下就有大量液體出現那就是粉太粗了,最多只會有些許咖啡液體附著於粉杯底下;約莫10秒後,就可以快速進行按壓到開始出現咖啡液體,以相同的咖啡粉粗細,筆者進行一次預熱與兩次預熱比較,兩次預熱可呈現俗稱「老鼠尾」的漂亮狀況,一次預熱的液體就會隨著按壓的速度忽強忽弱。

▲底下的小孔就是按壓後的出水孔

▲利用分水網上方的矽膠將上方的出水集中

另外,官方也建議萃取時採用約1:2的咖啡粉:液體比,理論上18克左右的咖啡粉的理想萃取約為35克左右的液體,不過由於Picopresso的水倉容積不大,即便把水裝到約上蓋高度的高水位,大概實際取得的液體也約落在60克左右,不過畢竟越接近後段壓力值變動越大,若底下容器沒有刻度,建議還是放個電子秤抓個大概值會比較理想。

價格、體積具有優勢但操作門檻較前兩款高

▲如果粉的粗細正確、包括預熱、填粉操作確實,自然就可得到不錯的濃縮咖啡

以筆者以相同的咖啡豆,對比筆者慣用以約17克的粉、安裝升級套件後在7-8Bar恆壓的ROK Espresso的萃取的濃縮咖啡對比,或許礙於Picopresso的倉內溫度更難維持,或是其施壓方式產生的壓力穩定仍不及ROK Espresso,比較之下Picopresso喝起來的酸感仍比較明顯一點,不過若是稀釋成美式咖啡的濃度,筆者認為Picopresso已經是可圈可點了,而且別忘了Picopresso的體積與使用的彈性都遠優於ROK Espresso。

▲目測較接近ROK Espresso在恆定6 Bar左右的效果

作為補充,筆者也看到一些討論指稱Picopresso的粉杯品質較一般,並指出可考慮將粉杯換成如義大利IMS的51mm粉杯能夠進一步提升萃取的咖啡品質,不過畢竟一個51mm高階粉杯的價格也約千元,就看對咖啡的品質要求到多高,否則筆者仍覺得先理解Picopresso的特性以及操作方式會更為重要一些。

▲沖煮完把水分按光就會得到乾乾的咖啡粉塊

筆者認為,對於有一些基本義式咖啡機操作經驗或願意嘗試與學習、也不排斥投資一台(或一把)能研磨商業濃縮咖啡粗細的磨豆機的消費者,採用正統無底粉杯的Picopresso確實能夠做出相當水準的濃縮咖啡,然而反過來說覺得不想辛苦整粉、佈粉、填粉,也覺得與Picopresso價格相當的磨豆機超出預算,筆者覺得操作比較不那麼強求的Nanopresso應該會更適合,否則不夠細的咖啡粉、不確實的填粉,只會獲得一杯失敗的咖啡水。

▲Picopresso雖是隨身設備,但卻也是需要一定操作門檻的進階設備

此外,Wacaco還為Picopresso推出兩項升級套件,包括底座與壓力計,前者能夠將Picopresso固定使液體能精確的落入容器,而後者則可進一步觀察實際的壓力值決定按壓的速度,不過一旦搭配這兩項套件後,Picopresso反而就失去原本容易攜帶的優勢,而是變成較適合定點使用的設備,是否額外購買還須先思考清楚使用的情境偏向定點使用或是隨身攜帶為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相關推薦
評論 抢沙发
头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