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於2024年10月10日正式宣布Core Ultra 200家族高效能桌上型平台、代號Arrow Lake的Core Ultra 200S平台,並訂於10月24日正式開賣;Core Ultra 200S強調在效能仍有世代提升之餘,大幅提升能耗效能比,標榜在與Raptor Lake-S的第14代Core於相同性能的情況僅需一半的能耗,同時CPU封裝的能耗大幅降低40%,多核能耗減少15%,遊戲中則可減少10度;此外Core Ultra 200S亦整合NPU,能夠提供基礎的Windows AI增強功能。
▲Core Ultra 200S系列10月24日上市
▲同樣採用Arrow Lake架構的行動版Core Ultra 200H與Core Ultra 200HX要至2025年第一季才會推出
Intel預告基於Arrow Lake架構的Core Ultra 200H、Core Ultra 200HX主流與高性能筆電平台將於2025年初登場。
▲第一波推出5款不鎖頻處理器,其中Core Ultra 9並無提供無內顯的KF版本
首波Core Ultra 200S系列提供3系列共5款125W TDP的K版處理器,包括5.7GHz、24核心(8P+16E)具備4核GPU的Core Ultra 9 285K,5.5GHz(589美金)、20核心(8P+12E)具備4核GPU的Core Ultra 7 265K(394美金)、20核心無GPU的Core Ultra 265KF(379美金),5.2Ghz 14核心(6P+8E)具備4核GPU的Core Ultra 5 245K(309美金),以及14核心無GPU的Core Ultra 5 245KF(294美金)。
不同於著重高度整合Lunar Lake的多Tile架構
▲Arrow Lake由三個用於運算的Tile、一個I/O Tile、一個Filter Tile與Base Tile構成
不同於以低功耗性能最大化使用高度整合設計的Lunar Lake,Arrow Lake是鎖定桌上型電腦與高效能筆電的架構,基本架構設計以Meteor Lake的概念進行延伸,包括Compute Tile、SoC Tile、GPU Tile與I/O Tile,並由Intel的Base Tile乘載四個主要的運算Tile以及Filter Tile。
SoC Tile沿用Meteor Lake的架構,故也包含NPU與2個LP-E Core,另外考慮到桌上型平台多搭配獨立顯示卡,故GPU Tile僅配置4核心的Xe-LPG GPU,不過提供新一代的影像編碼解碼功能,此外也原生支援Thunderbolt 4介面。推測Core Ultra 200H、Core Ultra 200HX將會在相同的概念增加GPU Tile規模與減少I/O Tile介面功能,滿足筆電型態的配置需求。
與Lunar Lake系出同源的Lion Cove P Core與Skymount E Core
▲Arrow Lake的Compute Tile為Lion Cove與Skymount的組合
▲Skymount連接至L3快取,而Lion Cove的L2快取高於前一代P Core
Arrow Lake的Compute Tile使用與Luna Lake相同的新世代P Core與E Core,即是Lion Cove與Skymount架構,相對第14代Core除了基礎架構的提升以外也具備更高的快取;Arrow Lake的Compute Tile當中,P Core具備獨立的3MB L2快取,而E Core為4核心一個Cluster並共享4MB L2快取,搭配共36MB的L3共享快取。
▲Lion Cove P Core特色
▲Skymount E Core特色
Arrow Lake於CPU Tile最多配置8核心P Core搭配16核心E Core共24核心配置,與Raptor Lake世代的總實體核心數量相同,不過由於Lion Cove並不具備超執行緒技術,故最大執行緒與核心總量相同為24執行緒,不過Intel強調由於架構的提升,即便不具超執行緒也同樣具備出色的多核性能。
性能仍提升之餘能耗大幅降低
▲強調在與Raptor Lake相同性能之下僅需一半的能耗
Raptor Lake架構雖然只論性能相當出色,不過較被詬病的是其高性能的背後伴隨著高時脈、高能耗、高發熱,競爭對手AMD則在新一代Ryzen 9000系列特別著重低能耗高效能;Intel亟欲於Core Ultra 200S系列洗刷第14代Core的高能耗惡名,強調Core Ultra 200S不僅CPU性能仍有平均約8%的單執行緒提升,在多執行緒則較前一代提升15%的性能。
▲Intel強調在相同的260fps的遊戲幀率能降低80W能耗
▲與AMD Ryzen 9 9950X的遊戲表現比較
▲內容創作與遊戲皆領先有大快取的Ryzen 9 7950X3D
不過相對性能的提升,Arrow Lake-S的強項則是在能源效率的提升,Intel以Cinebench 2024的多核心測試為基準,Core Ultra 9 285K能夠在與125W時實現與i9-14900K於250W相同的運算性能;而在遊戲體驗部分,於接近的遊戲幀率下,Core Ultra 9 285K相對i9-14900K省下約34W至165W不等的能耗,平均約可減少約80W的能耗。
▲遊戲平均比前一代減少13度發熱
▲低發熱是Arrow Lake的重要訴求
提到省電可能一般玩家感觸還沒那麼深,但是Arrow Lake由於更為省電的特性,也連帶具備更低的發熱,以搭配相同的360mm一體式水冷進行1080p畫質的遊戲,Core Ultra 9 285K相較i9-14900K可減少10度至17度不等的CPU封裝溫度,一方面減少系統周遭的溫度,同時水冷的風扇也能更為寧靜。
夠用就好的GPU Tile以及整合NPU的SoC Tile
▲由於桌上型平台多會搭配獨立GPU,故Core Ultra 200S的GPU僅4核規模
▲多媒體引擎、顯示引擎與Meteor Lake一樣都在SoC Tile裡面
不同於Lunar Lake平台訴求單一處理器的整體架構平衡,由於Arrow Lake-S處理器為桌上型平台,故若追求更高的GPU與異構運算效能可透過搭配獨立顯示卡實現,故Arrow Lake-S並未搭配高性能的第二代Xe GPU,而是使用最高4核心的Xe-LPG,具備8 TOPS的性能;然而除了仍可提供完整的DirectX 12 Ultimate規範外,具備支援新一代影音編碼與解碼的Xe Media Engine,對於輕度使用仍具備符合新一代的基本功能。
▲強調加總後達36 AI TOPS INT8,不過平心而論還低於Lunar Lake
▲Intel很強調Arrow Lake的AI功能,不過平心而論一張中階顯示卡就已經是好幾倍的AI算力了…
▲SoC Tile整合NPU 3架構
此外其SoC Tile則沿用與Meteor Lake相同的台積電6nm製程設計,整合具備13 int 8 TOPS的NPU,能夠支援Windows的視訊增強功能;此外整個Arrow Lake-S可提供綜合36TOPS的Int8 AI算力,Intel強調若搭配如Intel Arc A770獨立顯示卡,則可進一步提供高達260TOPS的Int 8 AI算力。
現代化且豐富的I/O
▲800系列晶片組的特色,當然上面標示的都是Z890才具備的完整通道
▲Z890同樣強調超頻能力
▲強調為發燒玩家而生
Arrow Lake-S桌上型晶片在搭配主機板晶片之下可提供共48路的PCIe總線,其中CPU提供20路PCIe Gen 5總線(可供顯示卡PCIe x16與M.2 SSD x4使用)以及24路PCIe Gen 4總線,此外包括10路的USB 3.2與14路的USB 2.0,並以4路的eSPI連接到晶片組,並可提供原生的2路Thunderbolt 4或是搭配額外的晶片提供最多4路Thunderbolt 5。
▲記憶體僅支援DDR5、最大192GB
另外在記憶體部分,Arrow Lake-S不再支援DDR4記憶體,為原生DDR5世代,提供原生DDR5 6400與雙通道支援,單槽最高可支援48GB、最大容量達192GB,並能使用包括UDIMM、CUDIMM、SODIMM、CSODIMM等記憶體形式。初期將先推出具CPU與記憶體超頻功能的Z890主機板晶片組,後續將再陸續擴增800系列中階與主流主機板晶片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