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推出首波四款Ryzen 9000處理器後顯示出色的能源效率,不過在遊戲的極致效能則未能全面超越具備X3D技術的Ryzen 7 7800X3D,或許是AMD想在Intel推出代號Arrow Lake的Core Ultra 200S平台之際攪局,或者是為了趁Intel由於第13代與第14代Core遭遇可靠度問題拉攏高階玩家轉換平台,AMD改變過往於隔年CES才公布X3D處理器的布局,於2024年底先行推出Ryzen 9000 X3D系列第一款產品Ryzen 7 9800X3D。
▲AMD提供的配套,不過1TB SSD實在不夠裝系統加上測試遊戲啊…
此次AMD也為了讓媒體能夠盡可能展現Ryzen 7 9800X3D的遊戲性能,提供主機板、SSD與記憶體的配套,包括MSI的MPG X870E CARBON WIFI主機板,三星990 PRO PCIe Gen 4 NVMe 1TB SSD,還有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6000 16GBx2(CL28-36-36-96)記憶體套組。
AMD Ryzen 7 9800X3D概述
▲本質上Ryzen 7 9800X3D即是具備3D V-Cache、TDP設定較高的Ryzen 7 9700X
AMD Ryzen 7 9800X3D與標準的Ryzen 9000系列同屬Zen 5架構世代,基本上可視為Ryzen 7 9700X的增強版本,藉由3D封裝方式增加額外的3D V-Cache快取,使快取容量獲得提升換取性能的提升;雖然AMD的3D V-Cache技術也是行之有年,不過Ryzen 7 9800採用了第二代3D V-Cache,並在封裝概念進行調整,使AMD Ryzen 7 9800X3D成為AMD史上遊戲性能最強的一款處理器。
▲Ryzen 7 9800X3D將64MB的快取置於CPU Tile底下,使發熱量較大的CPU Tile的發熱更容易透過IHS傳導到散熱器
不同於以往AMD將3D V-Cache封裝於CPU上層,AMD於Ryzen 7 9800X3D將堆疊進行反轉,3D V-Cache改配置在底層,把發熱量較高的CPU層位於能與導熱層更接近的上層;雖然只是將上下層的堆疊順序顛倒,但由於CPU的發熱不再需要隔著3D V-Cache才傳遞到導熱層,使得CPU的發熱能更快被導出,使得Ryzen 7 9800X3D成為AMD第一款預設不鎖頻的3D V-Cache處理器。
▲當前AMD Ryzen 9000系列產品的基本規格比較
由於重點放在開箱即可用的頂尖遊戲效能Ryzen 7 9800X3D的預設TDP與12核心的Ryzen 9 9900X看齊達到120W,預設時脈也為目前Ryzen 9000系列最高的4.7GHz,然而即便反轉3D V-Cache,不同特性的兩組Tile相互堆疊仍會影響整體發熱,Ryzen 7 9800X3D的Boost時脈仍設定相對保守的5.2GHz,不過在主機板供電、散熱允許下玩家仍可持續挑戰處理器的極限。
為遊戲效能最大化取消超執行緒的X3D Gaming Mode
▲引述Intel對Lion Cove架構介紹,取消超執行緒雖影響多執行緒但有助提升單核性能且省電
或許是為了強調Ryzen 7 9800X3D是專注於遊戲領域的處理器,在Ryzen 7 9800X3D推出後,許多主機板廠商除了釋出對應的最佳化BIOS以外,也導入稱為X3D Gaming Mode的特別模式,一般來說會配置在BIOS的進階超頻選項,啟用後會發現處理器時脈並未提高,遊戲效能似乎略有增加,但執行CPU測試項卻發現單核效能雖然提升了,但多核心性能反而有明顯的下滑,不禁擔心如果多核心效能受影響又怎能稱為最強遊戲處理器?
▲Steam調查顯示玩家當前最多是6核心處理器,其次就是8核心處理器
其實AMD與板卡夥伴提供的X3D Gaming Mode的做法相當簡單暴力,就是關閉Zen架構的超執行緒功能,也難怪啟用後的多執行緒效能受到影響;為何關閉多執行緒能夠提升遊戲性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會回歸為什麼AMD屢屢主打「僅」8核心的Ryzen 7系列的3D V-Cache處理器是當世代效能最佳的遊戲處理器。
▲AMD多年前的Bulldozer架構真的能把兩個執行緒合併為一個執行緒
超執行緒的意義並非真的把兩個核心兩個執行緒合併成一個執行緒(雖然AMD多年前真的在Bulldozer架構幹過這種事情),超執行緒是將處理器透過虛擬化的方式使其能夠執行兩個執行緒,主要的原因是許多多核心任務不一定會吃滿CPU的運算效能,故透過超執行緒能夠針對可分割的多核運算或進行多項任務的加速處理,不過處理性能並不會直接倍增,但早期AMD還未導入超執行緒技術前曾抨擊超執行緒技術在處理器已經滿載時的性能並不會有效提升。
▲附帶一提AMD MPG X870E Carbon內建的記憶體Try It功能可幫助超頻新手進行記憶體超頻,此次順利的把6,000MT/s記憶體提升至7,200MT/s
然而回到當前的狀況,桌上型處理器在AMD推波助瀾下的入門級遊戲處理器基準已經提升至6核心,而最受玩家歡迎的處理器則是8核心處理器(雖然Intel的7系列處理器還買漢堡送薯條的給了額外的E Core),相較數年前主流處理器雙核心、高階處理器4核心的年代已有明顯增長;雖然在測試項可以看到針對超過8執行緒以上的運算測試,不過如果只論遊戲的話又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即便身處2024年,即便是AAA等級的遊戲,普遍仍未能充分應用多核心的優勢,多半能夠使用到4核心的資源已經是相當了不起,同時許多的遊戲也考慮到齊頭式平等,多半選擇以最低4核心處理器作為基準,實質上推薦更多核心的處理器並非能夠使用更多核心,只是單純更多核心的處理器往往時脈更高、單執行緒的性能更強。
▲即便是2024年的遊戲仍多數難以運用到高階處理器的所有核心
簡單的說,8核心8執行緒對於當前絕多數的遊戲早已綽綽有餘,關閉超執行緒技術也有助核心更專注於單一執行緒的運算,這也是AMD的X3D Gaming Mode之所以關閉超執行緒的原因;且競爭對手Intel也在Core Ultra 200S的簡報中提到關閉超執行緒對於多執行緒性能的影響遠不及單執行緒的性能提升幅度來的顯著,雖然AMD並未效法Intel直接不支援超執行緒,但提供給懂門道的玩家自行選擇。
標準模式與X3D Gameing Mode交叉測試表現
▲此次使用的主機板為MSI MPG X870E Carbon,屬於偏高階的產品定位
▲微星也跟進天線快速插拔設計,不過仍保留螺紋對應傳統天線
▲針對第一條PCIe Gen 5 SSD也提供便利的撥桿退出設計
▲此次搭配的三星990 Pro當然是裝在第一條,可看到微星第一條SSD結合磁吸固定
▲中間三條M.2 SSD的共用散熱片不須工具只要按壓撥桿即可退出
▲由於現在顯示卡動輒使用3槽空間,不少高階主機板乾脆只留兩條PCIe x16其於空間用於配置SSD
▲顯示卡的扣具使用旁邊的按鈕進行鎖定,注意的是不需持續按壓但安裝後記得關上扣具
▲主機板後方的I/O相當豐富,由於是玩家導向的主機板也在後I/O提供多個功能鍵
由於也是近期時間較為緊湊,此次針對Ryzen 7 9800X3D的測試僅透過基本的兩種模式進行,主要以是否開啟X3D Gaming Mode作為比較,以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為例,只要BIOS版本為支援X3D Gaming Mode版本,即可在進入BIOS後的基本介面選擇啟用,另外於進階功能設定則位於Overclocking的項目中;要注意的是X3D Gaming Mode與處理器自動超頻無關,若要進行BIOS自動增強需另行開啟。至於搭配的顯示卡為PNY RTX 4070 Ti 12GB XLR8 EPIC-X RGB三風扇VERTO。
▲Ryzen 7 9800X3D未開啟X3D Gaming Mode前的表現
由於Ryzen 7 9800X3D與Ryzen 7 9700X同樣為Zen 5世代8核心處理器,如果只看CPU基本測試項會呈現有趣的現象,就是在預設的情況下Ryzen 7 9800X於4執行緒的測試結果,礙於預設Boost時脈較低,反而取得的測試成績不見得較佳,且一旦將Ryzen 7 9700X開啟105W TDP模式,那兩者之間的落差又縮減、甚至時脈較高的Ryzen 7 9700X在一些情況的多核跑分更為領先Ryzen 7 9800X3D的情形。
▲開啟X3D Gaming Mode
至於開啟X3D Gaming Mode後,單核心的跑分成績有些測試項會略為提高、有些則是持平,不過多核心部分透過3DMark的CPU測試項可看到明顯於超過8個執行緒後的性能開始衰竭,但多核心性能仍高於6核心的Ryzen 5 9600X;這也意味著關閉超執行緒後確實多執行緒的性能有所影響,然而也僅對於超過8執行緒後造成性能下滑,但即便只剩下8執行緒,多核性能也仍高於6核心12執行緒的Ryzen 5 9600X。
▲CS2 FullHD(預設)
▲CS2 2K(預設)
▲DiRT 5 2K(預設)
▲F1 23 FullHD(預設)
▲F1 23 2K(預設)
▲Hitman 3 FullHD(預設)
▲Hitman 3 2K(預設)
▲漫威星際異攻隊 FullHD(預設)
▲漫威星際異攻隊 2K(預設)
▲古墓奇兵:暗影 FullHD(預設)
▲古墓奇兵:暗影(預設)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FullHD(預設)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2K(預設)
▲全軍破敵:三國2K(預設)
▲CS2 2K(X3D)
▲CS2 FullHD(X3D)
▲DiRT 5 2K(X3D)
▲F1 23 FullHD(X3D)
▲F1 23 2K(X3D)
▲Hitman 3 FullHD(X3D)
▲Hitman 3 2K(X3D)
▲漫威星際異攻隊 FullHD(X3D)
▲漫威星際異攻隊 2K(X3D)
▲古墓奇兵:暗影 FullHD(X3D)
▲古墓奇兵:暗影 2K(X3D)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FullHD(X3D)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2K(X3D)
▲全軍破敵:三國2K(X3D)
不過遊戲表現才是Ryzen 7 9800X3D的最大價值,則可透過與遊戲相關的測試項看出端倪;由於並未針對CPU進一步超頻,但仍可從測試結果看到些許端倪,對於著重幀率而非畫面的電子競技類遊戲確實有所幫助,但即便遊戲本身架構未受益於3D V-Cache加大的快取容量,有些遊戲與Ryzen 7 9700X持平,但Ryzen 7 9800X3D最大的價值是進一步提升1% Low的表現,使遊戲的體驗更為穩定。
遊戲需求比重高於專業內容創作的高性能遊戲處理器
▲Ryzen 7 9800X3D是只論遊戲性能目前最強的新世代處理器,不過並非理性的高CP值選擇
只看遊戲表現,Ryzen 7 9800X3D儼然是當前市場上最出色的選擇,尤其是對於FullHD設定的電子繼競類遊戲,或是特別重視1% Low下的穩定表現,甫以Zen 5架構本身低發熱、高效率的特性,就事論事之下絕對是當前將遊戲體驗擺在第一位的玩家的首選處理器,何況由於CPU熱源改善,對進階玩家當然也可嘗試透過PBO或超頻的方式使Ryzen 7 9800X3D達到更高的時脈,不過Ryzen 7 9800X3D的定價方式也是會令錙銖必較的玩家陷入終極抉擇。
▲內心的理性告訴筆者其實選Ryzen 7 9700X開105W cTDP後效能落差比價差小、選Ryzen 9 9900X多工性能更強
Ryzen 7 9800X3D的價格不僅大幅高於Ryzen 7 9700X,甚至還略高於12核心的Ryzen 9 9900X,倘若除了遊戲以外還有相當高的比重是需要執行依賴CPU核心數的多工工具,那自然僅8核心的Ryzen 7 9800X3D就佔不到便宜;至於Ryzen 7 9700X雖然受限於預設65W TDP導致性能最大化受限,但現行板卡廠商的新BIOS都陸續加入105W cTDP模式,啟用後在多數的情境也相當接近Ryzen 7 9800X3D表現。
▲除非Intel後續還規劃了KS級產品,否則Ryzen 7 9800X3D暫定就是現階段的遊戲CPU王者
但對於追求最強遊戲性能的玩家而言,恐怕也不在乎這些價格整體性能比,從目前首波Ryzen 7 9800X3D的銷售狀況,就可看到仍有一批只論最佳性能表現的玩家等著購入,可以說除非Intel後續Core Ultra 200S系列還有專為遊戲規劃的產品,否則當前即便是Core i9 285K也未能完全領先上一代Core i9-14900K(但現在玩家應該也仍對Raptor Lake超頻版處理器有陰影),綜合下來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最強遊戲處理器決定站就先由AMD的Ryzen 7 9800X3D拿下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