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處理器評測,展現傑出能耗效能比的6核與8核處理器

AMD在2024年8月8日正式推出兩款65W TDP的Ryzen 9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包括8核心16執行緒的Ryzen 7 9700X,以及6核心12執行緒的Ryzen 5 9600X;兩款處理器除了導入Zen 5架構外,值得關注的是皆相較前一世代同級產品大幅減少TDP,也令人好奇是否對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的性能產生實質影響。此次AMD也提供這兩款65W級的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處理器供進行評測。

▲Ryzen 7與Ryzen 5等級理論上由單一CCD搭配I/O構成

此次評測的兩款AMD Ryzen 9000處理器皆屬(理論上)單CCD的產品,由具備最多8核心Zen 5的台積電4nm製程CCD搭配與Ryzen 7000相同的台積電6nm製程I/O兩個DIE組成,故在I/O連接能力、內建顯示的功能等皆與Ryzen 7000相同,不過DDR5記憶體的原生支援時脈提升到DDR5 5600MT/s,使一般非超頻玩家可選擇更高預設時脈的記憶體穩定的使用。

▲X870主機板的特色是支援USB 4,除此之外晶片基本功能與現行X670差異不大

▲可透過Ryzen Master進行超頻

▲雖然沒有中文化不過功能並不難理解

▲新版Ryzen Master可進行記憶體超頻,不需要進BIOS也可進行記憶體設定

雖然新一代的AMD 800系列主機板晶片組還要一段時間才會上市,不過由於插槽的延續性(加上處理器I/O通道並未增減),消費者仍可選擇當前AMD 600系列的AM5晶片組主機板搭配,只要記得將主機板BIOS更新到最新即可對應新一代的Ryzen 9000系列;根據先前公布的資訊,新一代高階晶片X870系列與X670系列的基本規格差異不大,扣除供電設計等差異以外,主要在於X870系列強制具備USB 4介面。

▲可直接選擇既有AM5主機板搭配,且X670、B650主機板皆可進行CPU超頻

此次用於搭配測試的平台為微星MSI MEG X670E ACE,搭配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 6400 16GBx2記憶體,美光Crucial T700 TB PCIe Gen 5 NVMe M.2 SSD(無散熱器版,安裝於M.2 1),AMD Radeon RX 7900XTX顯示卡,CPU散熱器為約新台幣5,000元價位360mm水冷。

Ryzen 9000新一代入門性能處理器Ryzen 5 9600X

▲X系列處理器沒有盒裝風扇

現在兩大處理器品牌紛紛將6核心(性能核心)視為性能級桌上型平台的基本門檻,作為Ryzen 9000系列暫定的入門級處理器則為6核心12執行緒的Ryzen 5 9600X,將對應Intel的 i5處理器級距;Ryzen 5 9600X為65W TDP設定,平台功耗(PPT)設定在88W,相較前一代平台105W TDP、142W PPT的預設值的落差相當大。

▲相較前一代同級產品TDP降至65W,基礎時脈降低但Boost時脈略增

Ryzen 5 9600X具備3.9GHz的基礎時脈與5.4GHz的Boost時脈,相對基礎4.7GHz、Boost 5.3GHz的Ryzen 5 5600X降低基礎時脈,但Boost時脈則更高,此外雖然L2+L3維持於38MB,不過L1快取則自384KB提高至480KB;筆者會解釋為AMD為了提升能耗性能比與降低發熱與持續功耗,選擇較低的基礎時脈,但透過更高的Boost時脈帶來峰值性能;雖然基礎時脈稍降,不過考慮到Zen 5架構進一步提升性能,反而有助以更好的能源效率執行。

▲基本測試項表現

從各項測試基準皆可感受到Zen 5架構帶來的顯著提升,其中Cinebench R24不僅可看到超越Ryzen 7000系列的單核心性能,Ryzen 5 5600X多核性能甚至擊敗8核心的Ryzen 7 5800X,在多項基本測試也都可看到相較Ryzen 7000系列約10%的單核效能增長;然而由於筆者手邊欠缺Ryzen 5 7600X作為對照組,根據同業與國外測試數據,也許受到功率設定較為保守的影響,在多核測試的部分數據表現會呈現落後Ryzen 5 7600X的情況。

▲Ryzen 5 5600X的遊戲測試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新一代的遊戲主要是仰賴GPU執行,不過仍會依據遊戲引擎與架構對CPU產生一定的需求,有些是對於最大化效能有較高的需求,有些則是對於快取影響比較明顯,加上部分遊戲的最佳化問題,故Ryzen 5 5600X在實際執行遊戲時與Ryzen 5 7600X系列雖多數領先,但在特定遊戲則不見得與Ryzen 5 7600X拉開距離。

Ryzen 9000中流砥柱的8核代表Ryzen 7 9700X

▲雖然設定在65W TDP,不過Ryzen 7 9700X盒裝也同樣不包括盒裝風扇

雖然6性能核心CPU就足以執行許多熱門遊戲,不過對於更發燒一些的玩家則會選擇8核心處理器,使得8核心處理器向來是懂得精打細算的遊戲玩家的大熱門選擇,是故AMD首款消費級X3D技術處理器Ryzen 7 5800X3D就是選擇8核心的Ryzen 7 5800X為基礎;新一代的Ryzen 7 9700X自然也備受矚目;Ryzen 7 9700X設定為65W TDP與88W PPT,相對Ryzen 7 7800X的105W TDP、142W TTP低了許多。

▲同樣相對上一代調降TDP與TPP,最高時脈微幅增加

Ryzen 7 9700X具備3.8GHz的基礎時脈與5.5GHz的Boost時脈,對照Ryzen 7 7700X的基礎4.5GHz、Boost 5.3GHz的Ryzen 7 7700X也同樣採取更低基礎時脈、略高Boost時脈的設定,L2+L3快取也維持在加總40MB,L1快取則自512KB增加至640KB,借助快取、Boost時脈兩部分的提升帶來更出色的整體效能。

▲Ryzen 7 9700X未開啟EXPO的基本測試表現

▲Ryzen 7 9700X的基本測試表現

▲在一般模擬遊戲測試情境的CPU發熱控制於80度內

作為主流性能級產品,在Zen 5架構加持下,Ryzen 7 9700X也同樣有著出色的單核與多核性能表現,不過也受到最大能耗的限制,多核心性能稍稍受限,畢竟相較上一世代同級產品的PPT自142W減少到比上一代TDP還低的88W,多少使得極端情況的性能最大化不易維持,但仍有相當的水準,同時在執行一般測試時CPU溫度都維持在相當低的溫度,也是Ryzen 7 9700X的迷人之處。此外由於筆者一開始忘了啟用EXPO,也補上一組記憶體以DDR5 4800執行部分測試軟體的數值供比較參考。

▲Ryzen 7 9700X的遊戲測試表現

在執行遊戲時,雖然絕多數的情況Ryzen 7 9700X相對前一世代的Ryzen 7 7700X來的優異,不過於特定內容不見得能勝的過快取增量的Ryzen 7 7700X3D,畢竟特定3A遊戲對於CPU快取會有顯著的需求,這也是AMD推出X3D系列產品線作為抗衡Intel高時脈產品的主因,但如果考慮多數遊戲的平均值,Ryzen 7 9700X在整體的體驗仍是有優勢的。由於目前市場的報價Ryzen 7 7800X3D與Ryzen 7 9700X相當接近,就看著重是的特定遊戲表現或是整體平均了。

優先考慮能耗效能比,系統建構更不費心

▲此世代Ryzen 5與Ryzen 7等同設定於前一世代標準版本的TDP,TPP也低於前一代同級的TDP

雖然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隸屬X高效能系列產品線,但與過往拉高TDP與TPP換取性能最大化的X系列卻選擇不同的路線,僅使用過往標準版處理器的設定,其實在產品特質反而更接近過往的65W標準系列,不過由於AMD並未進一步公布標準版的資訊,也不確定後續推出的標準版是否會設定在比65W更低的TDP;對於追求性能最大化但不想涉及超頻的玩家,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的設定多少影響高負載的持續效能。

不過若從系統建置的觀點,以往選擇X系列處理器皆需要在供電、散熱多費心思,其中為了承受高負載的發熱,幾乎得用上水冷才能有效率的解決發熱問題;但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卻變得更不費力,筆者認為以非常時間高負載設定(如需要高CPU資源的轉檔運算)的系統,可以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風冷散熱器,尤其對於建構ITX緊湊式系統的玩家,也能選擇下吹散熱器或240mm水冷提供穩定的使用體驗。

筆者認為AMD選擇保守的供電設定可能與現在PC玩家的使用需求有關,由於AMD即便是非X版本的多數處理器,只要搭配中高階主機板即可啟用超頻功能,不像競品需要以指定產品線搭配指定主機板才能超頻,故對於AMD平台玩家,選擇X版本處理器的意義更像是在不需額外設定下預設即有比標準版更高的性能。

▲往好處想建構這兩款高性能處理器的系統能使用下吹風冷與240mm水冷,整體發熱量也更為下降

但由於現行處理器的預設Boost時脈已經相當高,在非極端搭配的情況的可超頻幅度有限,多半只能在全核心Boost與峰值效能的持續性打轉,但用高出許多的實際能耗與發熱榨取出來的性能,與十多年前相比已經很難稱得上有效益了,更何況超頻多半也意味著犧牲平台的穩定性,對非為了挑戰極限的一般使用者,對CPU超頻的代價也往往高於實際效益。

從結果來看,Ryzen 7 9700X與Ryzen 5 9600X的優點在於具備出色的能耗效能比而非極端性能,能在更省電、寧靜、低發熱的系統取得可靠的日常與遊戲性能,且在非極端持續性能的表現仍較前一代同級產品有所提升,同時對於主機板供電、散熱的要求也相對降低,或許也可說是在當前以增加供電換取顯著性能提高的趨勢的一種反璞歸真吧?當然對於有更高性能需求的玩家,接著在2024年8月中旬推出的兩款Ryzen 9才是AMD的重頭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相關推薦
評論 抢沙发
头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