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4年中iPad Pro搭載最新的M4處理器之後,蘋果繼續推出M4 Pro和M4 Max處理器,並一起更新了iMac、Mac mini和Macbook Pro三款產品線。
為了因應Apple Intelligence和M4處理器,三款電腦的產品線標配都是16GB記憶體起跳,消費者不用再為了節省荷包而苦惱到底要買8GB或16GB記憶體版本電腦。
借助M4處理器與macOS Sequoia 15.1,可支援美式英文的Apple Intenlligence,為用戶結合了強大的生成式模型與業界首創隱私保護功能,並充分運用 Apple 晶片和神經網路引擎的力量,為使用者解鎖在 Mac 上工作、溝通和表達自我的新方式。
蘋果強調Apple Intelligence採用混合模式,以裝置端執行為核心,較為複雜的運算則透過私密雲端運算方式,讓使用者可以取用 Apple 更大的、基於伺服器的模型,同時以創新突破的方式保護個人資訊。
以下為2024年版本 iMac、Mac mini和Macbook Pro重點介紹:
重新設計且性價比高:M4系列Mac mini,售價19,990元起、M4 Pro版率先搭載Thunderbolt 5介面
蘋果公布搭載M4處理器與M4 Pro處理器的Mac mini,新一代Mac Mini經過重新設計,尺寸僅12.7升,頂部面積更僅有前一代的一半同樣支援Apple Intelligence,M4 Pro版本除了提供12核CPU與14核CPU版本以外,更首度搭載Thunderbolt 5介面,提供更高的周邊裝置傳輸速度。
入門的M4版Mac mini配有10核心CPU,16GB RAM與256GB儲存,建議售價19,900元起,選配至32GB RAM、2TB SSD、10 G乙太網路後為65,400元;入門的M4 Pro版Mac mini為12核CPU搭配16核GPU,搭配24GB RAM、512GB SSD,建議售價為46,900元,選配14核CPU搭配20核GPU,64GB RAM、8TB儲存與10G乙太網路後為162,400元。M4處理器系列的Mac mini日後在台推出。
M4、M4 Pro與M4 Max版14吋與16吋MacBook Pro:挑戰24小時不用充電
M4、M4 Pro與M4 Max處理器的14吋與16吋MacBook Pro,全面搭載12MP Center Stage相機,其中M4 Pro與M4 Max處理器提供Thunderbolt 5介面,官方預估續航力達20小時以上。
另外廣受歡迎的MacBook Air機型將販售中的機型全面提高基礎記憶體容量,仍在販售中的M2與M3版MacBook Air提升至16GB RAM,同時價格維持與8GB版本相同。
M4系列MacBook全面搭載Liquid Retina XDR螢幕,並可選配奈米紋理,SDR內容亮度達1,000尼特,並配有12MP Center Stage相機,可支援桌上視角、人物居中等功能。此外M4 Pro與M4 Max機型還額外具備Thunderbolt 5介面,可達120Gb/s;另外M4系列MacBook的HDMI皆支援8K解析度、SDXC讀卡機、充電用的MagSafe 3連接埠與Wi-Fi 6E及藍牙5.3。
蘋果推出M4處理器版iMac,44,900元起10核版可選32GB RAM+2TB儲存
蘋果宣布推出搭載M4處理器的iMac一體式電腦,藉由採用M4處理器較舊款Intel機型提升6倍性能、對比現行M1機型於重度內容創作可提升2.1倍速度,強調對比受歡迎的Windows一體機有著4.5倍以上的速度。
搭載M4的iMac將在2024年10月28日起陸續開賣,台灣上市時間待定;M4版iMac將提供綠色、黃色、橙色、粉紅色、紫色、藍色和銀色。
M4版iMac搭載24.5吋Retina顯示器,10核心版本可選配的奈米紋理玻璃可進一步降低反光,同時選配項的周邊包括巧控滑鼠、巧控板與巧控鍵盤皆已採用USB Type-C。此外全新12MP Central Stage除了具備人物居中功能以外,還支援全新桌上視角功能,利用廣角鏡頭,可同時顯示使用者以及其桌面的俯視視角,對於要向學生展示課程內容的教育者,以及展示最新 DIY 項目的創作者來說非常實用。
新款iPad Pro動手玩:M4處理器與OLED螢幕帶來更強大體驗
新款iPad Pro提供太空黑與銀色款式,儲存容量從256GB起跳,最高可對應2TB容量規格。其中,額外搭載奈米等級玻璃表面材質螢幕版本則僅在1TB、2TB儲存容量版本提供,若是選擇256GB或512GB儲存容量則未有此規格選項,此外在11吋及13吋螢幕版本也各自提供Wi-Fi 6E,以及5G連網規格版本,11吋版本的台灣市場售價會從新台幣34900元起跳,13吋版本則從新台幣45900元起跳。
以實際需求來看,若個人偏重以iPad工作、創作為主,同時有執行效能與對應更進階功能需求,例如剪輯複雜影音內容、對於螢幕顯示色彩有高度要求,建議可以考慮iPad Pro,並且針對個人使用偏好挑選11吋或13吋版本。
而如果只有一般常態使用需求,蘋果目前在新款iPad Air也開始額外提供13吋版本,讓有大尺寸螢幕使用需求,但不需要iPad Pro等級效能的使用者有更多選擇,同時iPad Air也相當適合希望有更輕盈隨身攜帶使用需求,並且具有一定運算效能的使用族群。
暂无评论内容